浏览次数:3814 信息来源: 淮北普法网发布时间:2016-05-03 |
社区服刑人员解某因过失致人重伤罪被判处缓刑,从解某来到司法所报到那天起,不喜欢与人交流,集中教育时,总是带着帽子,来得最早却总是坐在最后一排,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沉默、内敛、自卑,与其他社区服刑人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社会购买服务签约的心理矫治人员看到后,主动上前与解某交谈,几次谈心之后,他逐渐向司法所干警说出自己以后可能会被人看不起、以后可能找不到工作等担心。了解到解某的内心,心理矫治人员通过社区服刑人员成功融入社会的真实案例,从做人、做事等方面进行疏导,让他明白只有正视自己的过去和缺点,才能迈开新生活第一步的意义。在心理矫治人员的疏导下,解某慢慢意识到,因为怕被人知道自己身份而产生羞愧、自卑心理,只能证明自己内心的虚弱,而以崭新姿态迎接生活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后来,再来参加活动的解某依然是来的最早的一个,不过,现在他已摘掉了帽子,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快结束时,在讨论的间隙,心理矫治老师告诉旁听司法所所长,张某、赵某等心态较好、思想没压力、乐于与人交往,在管理中对他们落实制度就行;李某某、蔡某、田某等几人表现不积极、心情压抑、对人持戒备心理,在管理中要重点关注,多走访检查……
这是淮北市司法局购买市佳阳心理服务中心的社会服务场面,2016年,按照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有利于提升矫正质量和资金效益的原则,公开择优购买了淮北佳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心理矫治服务。近4个月来,共开展心理团体辅导讲座共9次,心理测量351人次,排查重点人员20多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测量及心理评估等系列心理矫治形式,提升社区服刑人员的正常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其思想心理动态,从心理上消除或缓解社区服刑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杜绝了社区服刑人员因社会融入障碍和心理问题再犯罪现象的发生,为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提供了有力帮助。
下一步,淮北市司法局还将在全市建立一个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平台,引导社区服刑人员亲属参与,通过多方介入,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真实心理和拓展心理疏导途径,更好地为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