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507作者: 烈山区法院 黄磊 发布时间:2016-05-31 |
【法官日记】
烈山区法院临海童人民法庭庭长的一天
法官,是一个绝对神圣而又相对神秘的职业。那么基层法官一天工作是怎样的?法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笔者就带你走近临海童法庭姚多连法官的身边,来近距离认识与解密这位普通而不平凡的人民法官。
姚多连,国家一级法官,烈山区人民法院临海童法庭庭长,自临海童法庭建立以来,一直坚守在矿区,扎根矿区,服务基层群众。十余年来,他爱岗敬业、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亲自办理了一千余件民商事案件,以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工作实绩,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民法庭、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受到了上级机关的充分肯定。他曾多次被评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和“全省法院民事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所在法庭也连年被上级法院评为各种先进集体、“全省优秀法庭”等荣誉称号。
5月17日,笔者已经来到了位于淮北市S203省道韩村段的临海童法庭,据了解,临海童法庭是烈山区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位于淮北市的西南部,法庭辖三个办事处,面积约5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15万,主要管辖临涣煤矿、海孜煤矿、童亭煤矿等十几个大型国有厂矿企业及其职工家属的各类民商事案件。
早上七点半,姚庭长便来到了办公室,每天看半小时的纸质报纸是他在法庭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习惯,《淮北晨刊》、《人民法院报》、《参政消息》,我注意到大部分的报纸都是几天以前的,姚庭长说,因为法庭座落在偏远矿区,很多信息难免是滞后的,网络时代虽然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却疏远了心与心的关系,所以更多时候他还是偏好以传统的方式来感知和对待生活。
上午八点整,他便打开法院系统的内网电脑,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首先处理的是网上系统一批新收案件的接收分案工作,姚庭长介绍说:“近年来人民群众逐渐确立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意识,法庭案件数量也呈现了翻番式的增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案件需要接收登记,工作虽然多了许多但却更加充满意义,人民群众信法、懂法、守法、用法,这不正是每一个法律人所一直追求的嘛”!
上午八点半,几名群众已经来到了法庭,进行法律咨询,姚庭长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上午九时,姚庭长主持开庭处理了辖区一起离婚诉讼案件,因为离婚诉讼涉及到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因此笔者并没有进行旁听,庭审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结束后,姚庭长略显疲惫的将当事人送出了法庭。见到笔者,这时正在整理法庭的书记员孙浩同志倒是略显兴奋,“庭长又调解解决了一起案件”,孙浩说,“早在2007年,姚庭长便被安徽省高院评为“民事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调解结案率接近90%,他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工作原则,不断创新调解方法,讲求调解艺术,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四心工作法”和“四位一体”调节工作机制,被省高院作为经验在全省法院予以推广”。
上午十一时,笔者再次来到姚庭长的办公室,此时他正在一边翻看卷宗一边打着电话,电话一直打了一个小时。法庭的司机,杨上同志对笔者说:“送达难一直是困扰法院审判工作的一大难题,无处可送、送而不达等问题常有出现,为此我们法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直接送达为主、电话和邮寄送达为辅的模式,利用各种渠道,创新送达方式,并利用送达及时进行调解,积极破解“送达难”问题。例如深入当地村委会和居委会等,了解当事人情况,摸清当事人的作息规律,确保法律文书及时准确送达;针对部分人员经常外出务工或上班时间不固定,常不在家中难以送达的情况,法官放弃休息时间,在下班时间及时送达法律文书,方便群众诉讼。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法庭共送达本庭和协助法院其他庭室送达各类法律文书两万多份,连以结实耐用闻名的桑塔纳警车都跑坏了一辆,而且法庭没有一件案件因为送达原因造成审判工作的延误。”
由于法庭地处偏远的矿区,每周工作日姚庭长吃住基本都在法庭,法庭简陋并没有什么好的饮食住宿条件,早餐是我们每天路边小吃店常见的豆浆包子,午餐是在韩村街里吃的快餐,因为笔者的到来,还特意安排加了一份蔬菜馅的饺子。
中午十三时,姚庭长利用休息的时间来到烈山区海孜医院,自费买了牛奶等补品,探望因病住院的临海童法庭保安李大同师傅。在医院,姚庭长代表院领导对李师傅及其家属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姚庭长说,人皆有感恩之心,李师傅在临海童法庭从事安全保卫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已近十个春秋,为法庭的建设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法庭感谢他也需要他,法庭就是他的家,希望他能尽快康复,早日回到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来。
下午十四时,在法庭门外挂上外出调查的牌子后,笔者跟随姚庭长一起前往童亭矿某厂区进行走访调查,处理一起涉及相邻权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因为前两日风雨天气的关系,乡村道路上还存有部分泥泞路,所以警车行驶颇为颠簸,途中,姚庭长一直与助理审判员董尧探讨着昨天审理的案件。
下午十六时多,在路边简单处理了一下脚上的淤泥,结束了本次的走访调查。接着姚庭长带队来到了工人村,对几位涉及民事案件的当事人进行了诉讼文书的送达工作,其中一位涉及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在收到文书后她拉着姚庭长,哭诉自己家庭的困难和婚姻的不幸。据该当事人说,纠纷双方本是一对恩爱幸福的夫妻,家庭也较为富裕,当年矿里很多人都很羡慕他们,可好景不长,就在他们婚后没几年,男方不幸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心情不好时还经常酗酒,前些年矿上效益好,靠女方一人的工资勉强还能够维系家庭,但是近几年矿上效益不好,男方依然不思悔改变本加厉,孩子也到了需要用钱的关键年纪,对婚姻家庭彻底失去信心的女方便一纸诉状递到了法庭。姚庭长对该当事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聆听与宽慰,他说,法律是无情的,但是法官是有感情的,每一个当事人都是法官的亲人,对于当事人的不幸遭遇都会充满同情,但是一个法官的力量是有限的,法庭之外也有很多的无能为力,所以会更加坚定的公正处理所涉及的一切案件,让法律成为善良人的武器与保障。
姚庭长为人谦虚,做事严谨,谈吐也不失幽默风趣。就是这么一个乐观开朗充满阳光的人,当谈及他的家庭时,却一度陷入了沉默与回忆。我知道,对于一名常年扎根在基层农村的人民法官来说,有些苦痛与牺牲是不可避免的,这大约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中不可承受却又不得不承受之轻与重。
傍晚十八时多,夕阳虽已西下,但是姚庭长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说,法律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法官写判决做文书创作的最佳时间。人民群众是可敬、可爱、可亲的,但同时也是可畏的,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不应虚度时光碌碌无为,把握时间就是把握生命,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夜已深,但是姚庭长办公室的灯光一直长明,笔者深深地体味到基层法庭的法官们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真正含义。这位普通而不平凡的人民法官,只不过是数以万计基层法官中的一个缩影,他们在践行着,燃烧自己点亮法治之光,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于公正、高效、方便、温暖、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