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090 信息来源: 相山区司法局三堤口司法所发布时间:2016-10-20 |
郭艳秋,42岁,是一名计生专干,同时也是三堤口街道董庄社区调委会的一名兼职调解员。成为调解员的3年时间里,郭艳秋调解纠纷300余件,凡是经郭姐之手的纠纷事件,没有一个回头反悔的,调解成功率达100%,是名副其实的“调解能手”。
计生工作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难做的工作,更何况兼职当调解员?刚被选聘为调解员时,丈夫给她泼冷水,调解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得费多大的劲才能把事理捋平了。“管好生孩子的事吧,你就别再掺和这些事了”。但是自从2013年开始干调解工作以来,郭艳秋就没后悔过。
董庄社区属村改居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9千多人,流动人员800余人,社区工作往往“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基层。郭艳秋利用计生工作入户走访的时候,排查矛盾纠纷,主动化解消除隐患,努力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三年来,郭艳秋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哪里有纠纷,哪里有群众的需要,哪里就有郭艳秋的身影。郭艳秋说:“看着大家带着怒气来,和和气气离开,总觉着是做着一件功德善事。” 干了大半辈子计生工作的郭艳秋,为何乐意再当民间“和事佬”?走进郭艳秋的办公室,从她记得满满当当的几大本工作笔记中,或许可以发现答案。这些工作笔记里,记的是家长里短的麻烦事,记的是街坊邻居的纠纷事,没有强者弱者的标记,有的只是“明法重理”,有的只是郭艳秋“对老百姓满满的情怀”——
一天清晨,郭艳秋刚上班,一群男女老少吵吵嚷嚷挤进董庄社区调委会。经过询问,原来是一件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双方当事人何某、崔某是邻居,在同一家酒店同一岗位干同样的工作,何某性子较急,干活利索;崔某性子较慢,不出活。时间长了,何某心里感到不愉快,崔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工作中还喜欢和别人拉家常,时常迟到早退接送孙子。一次偶然的机会酒店经理查岗,没有看到崔某,见面就批评她几句,她误以为是何某背后打小报告,于是张口大骂何某,一致出手打人。何某心中本身就有火,平时只是碍于面子,这次终于爆发,两人对骂对打,结果崔某的鼻子受伤出血,何某的手被咬伤。崔某住进医院,要求何某赔偿医药费及误工费,其子女也多次上门谩骂。何某的子女不想把事情闹大,也考虑到两家毕竟是楼上楼下邻居,于是到社区要求调解。郭艳秋看到这架势,首先先安抚双方当时人的情绪,然后立即联系酒店负责人了解情况,得知此事是崔某因误解何某,先开口骂人,指戳何某的脸,何某才出手推她,造成崔某鼻子受伤,另外何某的手也被崔某咬伤了。郭艳秋掌握情况后,随即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解。崔某住进医院近一星期,要求何某赔偿医药费,营养费及误工费合计贰万元,不然就法庭上见;何某非常后悔,也感到很委屈,考虑到可能自己一气之下出手重了,崔某的鼻子受伤出血是事实,何某同意依据医院的诊断证明、住院费用,协商解决,因为自己也是受害者,所以不愿依照崔某的要求赔偿,最多给她一万元。郭艳秋抓住两家同意协商解决这一共同点,只是赔偿钱数有争议,于是决定先从做崔某的工作为突破口,请来酒店管理人员讲明,批评她是因为上班迟到,与何某没有任何关系。消除误会后,郭艳秋从邻里关系讲到到工作中何某不惜力气的配合,让崔某消消气,想一想当时的情况是自己单方面误解造成的,自身也有责任。各自退步海阔天空,“远亲不如近邻”以后大家还是要经常碰面的。在郭艳秋的努力下,崔某认识到在共同担当的工作中,何某的确付出较多,自己因为家务事经常迟到,何某还那么包容她,应该向何某赔礼道歉,同意一万元的赔偿,至此两家人握手言和,一场因误会造成的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圆满解决。
社区调委会主任董宏奎赞许的说:“郭艳秋每年除了要处理这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还为农民工维权,争取企业拖欠的工资。特别是在节假日,也得不到休息,常常带着农民工与拖欠方周旋,向相关部门反映,常常是求助者高高兴兴数着钱回去与家人团聚了,郭艳秋却又错失了一次陪伴孩子游玩的机会。”
郭艳秋有一个习惯,每次调解,她都会回过头来总结一番,把要点、诀窍写进工作笔记,把调解材料整理归档、装订成卷。日积月累,堆积在案头的本本、卷宗,摞了一尺多高。这些案例及分析成了调委会“金不换的家当”,成了调解新手“取经的法宝” 。
今年社区换届刚当选的社区主任胡泽艳说,多年来在与郭艳秋的接触中,目睹郭艳秋待人接物、调解处理纠纷的过程,给她贴上了“四字标签”:“热心”与“热情”
胡主任说在刚上任的时候,她就遇到一件棘手的房产纠纷案件。由于双方当事人互不退让,又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多年来都没解决。社区新班子组建伊始,就面临着棚户区改造,纠纷房产就在拆迁范围,“房主是谁?赔偿合同找谁签?找谁谈?矛盾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社区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决定把解开这个死扣的任务交到郭艳秋的手里,郭艳秋接到任务丝毫没表现出畏难情绪,反而信心满满。经过半个多月与双方当事人推心置腹促心交谈,权衡利弊分析形式,当工作在外地请假回来处理此事的当事人,泪眼婆娑地握着郭艳秋的手地讲“人走千里也恋家,这里有我的亲人和朋友,我不会太和弟弟和继母计较,继母也把我拉扯这么大,帮我成了家。”对方深受感动,最终和解。郭艳秋在事后的总结中动情的说,“工作中遇到的死扣好解,难开的是得不到亲情滋润的心结呀!”
正是因为对调解工作充满一腔热情,那些犹如“死结”的难案,到了郭艳秋手里,也终会松动打开。
多年来,郭艳秋淡泊名利,从不追逐荣誉上闪耀的光芒。当谈到这些时,郭艳秋微微一笑,“我热爱调解工作,当事人的微笑和感谢是对我最高的褒奖。” 淡淡一句话,道出了这位兼职调解员最赤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