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153作者: 房静静 魏雅琦 信息来源: 杜集区法院发布时间:2019-01-25 |
2018年以来,杜集区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执法办案取得新成效。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274件,审执结3231件,同比分别上升17.05%、18.53%,结案率为98.69%,结案标的额13.96亿元,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0.88%。
二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新突破。杜集区法院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线索摸排、精准打击、依法严惩一体推进,确保依法、准确、有力惩处黑恶势力犯罪。依法审结了全市首例涉黑案件,以年明亮为首的16名被告人的涉黑违法犯罪行为受到法律严惩。依法审结敲诈勒索、聚众斗殴等九类涉恶犯罪案件8件31人。
三是专业化审判取得新进展。作为全市金融商事案件集中管辖法院,对涉银行、保险等14家金融机构的案件实行立、审、执全流程、集约化处理,努力打造淮北法院特色“名片”,自2018年10月以来已审结案件59件,结案标的额4125万元。作为全省第二批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单位,推行离婚证明书、“离婚冷静期”等制度,柔性化解家事纠纷267件,调解撤诉率为61.95%。作为全省第二批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改革试点法院,发布道交案件审理白皮书,设立“道交快处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依法公正高效处理道交案件305件。
四是“江淮风暴”执行攻坚取得新成绩。全年共受理执行案件1028件,执结1018件,执结率为99.03%,执行到位标的额4.87亿元,多名当事人为法官送锦旗“点赞”。在全市基层法院中率先完成省高院“八个一批”目标任务,执行质效持续位居全市基层法院首位、全省基层法院第一方阵。进行重点案件突破,高效执结涉及南山村2437名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办合同纠纷案,执行到位81.28万元;执结一批涉国企案件,执行到位1675万元;执结涉民生案件345件,执行到位 1358.55万元。加大对拒执行为打击力度,共司法拘留37人,4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是司法改革取得新成果。2018年杜集区法院围绕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要求,扎实开展司法改革工作。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新型办案团队,配齐配强审判辅助力量。完善聘用司法辅助人员管理制度,积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激发工作积极性。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公安、检察等部门出台5项制度,统一刑事案件证据标准、适用非监禁刑标准,推进全区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快速办理刑事案件机制改革。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强化诉调对接,利用基层资源优势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27件。
六是司法公开呈现新亮点。密切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全年共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见证执行165人次。认真落实人民陪审员法,人民陪审员共参审案件1056件,有力推进司法民主。深入推进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建设,让司法公正看得见、受监督。共公开裁判文书2570件,公开执行信息2183条,直播庭审774件,3件庭审在中国庭审公开网庭审直播评比中获表彰。依托新媒体平台投放信息2400余条,通过淮北电视台《法院在线》栏目、《人民法院报》、《安徽法制报》、《淮北日报》等媒体展示工作成效,共发表稿件678篇,其中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采用90篇,录制法治栏目6次,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荣获“全省法院司法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七是便民服务再添新举措。大力推进“互联网+司法服务”,推广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送达等,实现线上、线下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率先完成诉讼费管理系统试点,有效减轻群众诉累。和市运管处联合设立全市首个道路运输行业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推动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经常化。大力加强基层人民法庭建设,完成对石台人民法庭的改扩建。作为全省基层试点法院,对电子卷宗实行全过程有效管理,确保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顺利推进。
八是队伍建设展现新面貌。杜集区法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责任感,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力参与全区抢险救援。党总支被授予“全市抗洪抢险先进党组织”称号。团支部荣获“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荣获“杜集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业务轮训全覆盖。2个部门荣获全市法院先进单位称号,6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表彰。3篇案例入选最高法院、省高院典型案例,2篇论文荣获全省法院优秀论文,4篇案例、4个案件及庭审获市中院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