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长安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省内滚动: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 司法
茶馆普法 聚力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效应
浏览次数:3622作者: 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10-20

 

“南有六尺巷,礼让共和谐。”“北有一杯茶,一笑泯恩仇。”“一杯清茶化纠纷,谈天说地邻里情。”读起这些朗朗上口的对联,一间茶室,一群茶客,一位说者的宣讲场景,是否瞬间闪现在您眼前。是的,这就是淮北市众多法治宣传文化基地之一--临涣镇“茶馆普法”。

普法需要一支过硬的法治宣传队伍,也同样需要宣传阵地。临涣镇又名古茶镇,据《通志载记》记载,临涣人的饮茶习俗始于明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临涣城下有名泉多,清冽的泉水泡上一壶源自六安的棒棒茶梗,一碗喝下,甘甜、解渴、生津、提神,由此形成了江淮平原的这个千年小镇上独有的茶馆文化,无论是劳作辛苦之余,还是闲暇待客之宜,人们来到茶馆,端起一碗茶,谈天说地,听戏下棋....无不乐在其中。而由喝茶引发开去,小镇上的茶馆又成为坊间百姓曲直是非的评判之地,一句“走,茶馆说理去。”打闹的人不横了,骂人的也闭了嘴,在茶客们的品茶倾听中,纠纷双方的是非曲直,得以秉公评议,矛盾化解,盛怒而来,含笑而去。

“茶馆说理”让淮北市司法局打开了又一普法新举的思路,法治宣传教育不是高不可攀的“高大上”,而应是扎根民众、人人知晓、十分接地气的“棒棒茶”。如果将“茶馆说理”变成“茶馆普法”,那么不仅是法治宣传有了固定的阵地场所,有了众多百姓的互动参与,更有了事半功倍的实效。思路打开,淮北市司法局立即付诸行动,着手走访调研,临涣镇所在的濉溪县司法局也积极行动,很快在两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努力下,临涣镇老街上10多家老茶馆面貌焕然一新,在保持茶馆原有风貌和结构的前提下,茶馆门前,立起了粉墙黛瓦、红白鲜明、醒目的“法治文化基地”装饰墙;茶馆后原有的露天大院上空,搭建了几米高的透明天棚,天棚下三三两两挂上了法治宣传谚语、格言的小花伞,让在这里喝茶打牌下棋的人们,一抬头就感受着法治文化的熏陶;而每张茶几的玻璃台面下,都放上了印有不同案例和法律关系的宣传页,围坐茶几周围的人,举手投足间就可瞥见。濉溪县司法局副局长田原说,每张茶几上的案例,都是县司法局和镇司法所根据发生的真实案例所写,由于这些案例就在大家身边,往茶馆里一放,比单纯的口头宣传效果强百倍。县司法局和镇司法所还结合法治宣传的重点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定期进行更换,使这些宣传常换常新。

以茶馆为依托的法治文化基地建成后,在淮北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县司法局会同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县政法各部门,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干警、行政干部及地方乡贤等群体中,精心选择了16人组成的“茶馆普法”志愿者,在每周、每月在固定时间内,前来茶馆,与人们唠嗑、拉家常,在家长里短的唠嗑中,宣讲传播国家政策法律,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法治宣传,提升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理念。

而除了这16人的“茶馆普法”志愿者,茶馆里还有一支由当地艺人组成的法治文艺宣传队。他们运用当地百姓喜爱的梆子戏、坠子鼓、花鼓戏等艺术形式,把法言法语转化为百姓们听得懂,记得住,记得牢的大白话,形成了集茶香、曲艺和法韵三者有机融合一体,独具地方特色的法治宣传艺术。

“见义勇为咱不怕,《民法典》为你来保障。夫妻吵架别冲动,离婚还有冷静期,静一静,消消气,喜笑颜开把家还.....”你听,这是8月6日,在临涣镇上城隍庙茶馆里,本土曲艺传承人、也是该镇的普法志愿者周素芬,硬是用一段坠子戏,把闹离婚的小两口唱得平静地回了家。淮北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徐敬操副科长深有感触地说:第一次来此看这里的法治曲艺宣讲时,因为都是方言,除了听懂如扫黑、禁毒等一些敏感的专有词汇外,其他的都听不太懂,可茶馆里的人却听得津津有味。听到高兴处,有人还情不自禁跟着哼上几句。可见“茶馆说法”这种独具地方特色、带有道德约束力的民俗法治宣传方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临涣镇居民朱大爷是老街茶馆里的常客,他说,来茶馆里串串,一来可听到些新鲜事,二来遇到烦心事,也可在这里让大家说道说道,还可在这里听听戏,了解点法律知识。朱大爷说,只要没事,他每天都会到茶馆转转。

“茶馆普法”拉近了宣讲者与听众间的距离,而有事无事去茶馆遛一圈,听听法治宣传,欣赏曲艺唱腔,说说家常,评评道理,已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一种新风尚。

“茶馆普法”已成淮北法治宣传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像这样的特色法治文化基地,淮北市已建成113个,形成了辐射全市的法治宣传阵地群效应。在完善“茶馆普法”的基础上,淮北市司法局又在精心谋划,倾力打造、建设特色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以期建成青少年普法的响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