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长安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省内滚动: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法要闻 / 要闻
安徽淮北:算好长远账 打造“法治生态”淮北样板
浏览次数:6168   信息来源: 民主与法制网发布时间:2021-12-14
2021年度“政法综治江淮行”系列报道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王琪钧 □吴灿东 何苗)长满红石榴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变成生态景点的采煤塌陷区,设在家门口的矛盾调解室……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在平安建设工作中,激发多元共治活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算好账,算大帐,在创新中形成“雷云说事拉理室”、塌陷区六种综合利用模式等,在实干中打造“法治生态”样板,深入推进平安淮北建设。

  今年上半年,淮北市群众安全感为96.83%,位居全省第一方阵。7月30日,安徽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淮北市作典型交流发言。

  榴园村以法治促发展

  榴园村位于淮北市烈山区东部,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布满了石榴树。多年来,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该村突出石榴产业优势,尊重群众意愿、地域特点、建筑风格,大力开展宜居型、产业型、社区型、生态型美丽乡村建设。

  如今,榴园村出产的“塔山石榴”闻名全国,“塔山”品牌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评审并被认定为“绿色食品”。花卉盆景、农家乐等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规模。2020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了2万元,还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就像它的名字“榴”一样,榴园村不仅集体经济强劲,在它硬实的外壳下,还有满满当当的“红心”。榴园村因其独特的基层治理,先后荣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走进榴园村,满墙的特色法治宣传漫画映入眼帘,包括反邪教、法律援助等,利用公共空间进行普法,让民众在日常出行中就能得到法的浸润。

  近年来,榴园村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全面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建立健全了社区公开制度,定期将村务、财务、政务向全村村民公开、公示,接受村民监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村普法网络健全,村民的法制意识和守法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仅仅提高群众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创新治理形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民主与法治建设。

  烈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强介绍说,榴园村积极推进社区“一组一会”和“党群微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村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为协商平台,建立健全提事、定事、办事到督事自治运行机制,做到让群众事情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办。此外,村党小组成员主动联系村组内的群众,轮流到“党群微家”办公,让群众利益诉求“有门”,党员全程服务“有为”。比如,有群众反映的路灯少、石榴丰收后次果销售难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受到群众欢迎。

  法治建设让文明和美成为群众新风尚,一方面,群众法治意识提高,邻里纠纷减少,有利于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发展产业需合法合规,整个村庄民风和谐,为集体经济发展营造法治氛围,积蓄法治力量,让产业“加油跑”的同时带上“绿码”,畅通全国。

  如今,一座传统落后的旧村庄完成了向美好乡村的完美蝉变,榴园村正朝着“民主法治鲜明、石榴文化突出、最美乡村家园”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致力打造成淮北的民主法治的美丽花环。

  塌陷区将痛点变亮点

  蔚蓝的天空下,风吹水面碧波起,水上自行车穿梭,宽敞的道路上散步的人……在淮北市杜集区朔西湖,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但谁能想到没有综合治理之前的朔西湖是另一番光景。由于采煤塌陷,生态遭到破坏,群众失去耕地,搬离家园,收入减少,生活没有保障,交通不便,群众经常“发牢骚”,社会矛盾突出。

  据了解,朔西湖是自上世纪70年代由于朔里煤矿开采,导致土地不断沉陷,逐步形成的沉陷区。其水源主要靠地下水自然积蓄,目前最大沉陷深度11米,平均沉陷深度5米。因朔里煤矿采煤塌陷,先后搬迁自然村庄7个,搬迁户数1324户,人口5498人。

  为有效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杜集区创新“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六种综合治理利用模式,立足长远“拥湖发展”,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杜集区积极算好账,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为缓解干群矛盾,拉近干群关系,保障安全稳定施工环境,在朔西湖治理现场设立专项调解室和警务室,面对面同群众沟通,面对面向群众宣传政策,调处在征地搬迁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45起,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萌芽状态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杜集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冯轶说:“塌陷区综合治理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共同奋斗,尤其是发挥法律的约束力,从生态破坏的预防到生态环境污染的惩治,再到民众的生态法治观的培养,不可缺‘法’。”

  经过两年来的治理,新增耕地约1500亩,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招商引资引进落地企业22家,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问题;统筹规划新建道路28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基本实现了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雷云说事拉理室小纠纷大章法

  11月14日,中城社区“雷云说事拉理室”陆陆续续迎来三十多户居民,向雷云吐起苦水:“小区里平时能够放松的场所就少,现在北门那边的花坛都是烂泥、杂草,下雨天,脏污尤其严重,迫切需要改善啊!雷书记,怎么办?您是人民调解员,我们相信您!”

  了解完情况后,雷云向居民郑重承诺:“大家放心,我一定在一个星期内处理好花坛问题。”第二天,她立即跑到小区开发商那里反映情况,通过讲事实摆道理阐述事情的利弊,最终,开发商答应投入资金,改造花坛。

  短短六天,曾经脏乱差的小区一角,变成了温馨的活动室和便民的充电桩,实实在在帮助居民解决了问题。

  中城社区是相山区典型“村改居”社区,社区邻里矛盾、婚姻家庭矛盾等比较多。为此,该社区充分发挥“名人”具有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熟人、熟事、熟法”优势,积极引导公益事业志愿者、乡贤村老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雷云是淮北市中城社区党总支第三网格支部书记,年近70岁,是一名退休老党员,为人正直正派,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因此,2019年9月,该社区党总支牵头,以雷云命名的“雷云说事拉理室”挂牌成立。

  “雷云说事拉理室”统筹利用辖区资源优势,整合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以管理为抓手,各自为战”向“以人民为中心,精准化解”转变。截至目前,“雷云说事拉理室”共接待320批386人次,300余起矛盾纠纷全化解。

  在多年的基层调解中,雷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调解方法。她认为,调解需要念好“情、理、法”三字诀,首先,用巧妙的办法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打破双方心理隔阂;然后讲事实摆道理,寻求矛盾化解最优解;最后,在温和调解行不通的情况下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让其意识到违法的后果,将说事拉理将情、理、法融于一体。同时,要做好“接、记、管”三门课。建立公示公开、登记报告、值班工作制度,建立了专门的工作登记表和工作台账,每周定期召开总结会议等。

  “拉理室非常好找,有烦心事的时候总想过来说一说,子女不在身边,感觉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居民刘大爷说。如今,中城社区居民当中一旦出现矛盾纠纷,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雷云,有事说理、有理能评、有苦能诉;甚至其他区县的也都慕名而来,碰到难解决的纠纷就来中城找雷云。

  “这畅通了居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构建了邻里和睦的社区共同体,真正让小事不出拉理室、大事不出社区门、矛盾化解在源头,提升了我们社区治理能力。”中城社区党组织书记王艳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