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长安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省内滚动: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法文化 / 政法人物
“不退休”的辅警
浏览次数:15470作者: 文 李莹 徐峰 图黄鹤鸣   发布时间:2022-01-11

——记濉溪县刘桥镇“老贾工作室”群众调解员贾敬功

图片1.png

早上8点,淮北市濉溪县刘桥镇彭楼新村的贾敬功准时走进“老贾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调解矛盾纠纷,乐此不疲。

“我的决心就是献身给党的群众工作事业,献身给党的人民调解事业,为群众排忧解难,一辈子做群众需要的人。”谈到自己和调解工作的不解情缘,贾敬功如是说。

贾敬功曾在刘桥派出所担任辅警工作26年,期间通过长期实践总结,积累了在化解群众矛盾、调解民事纠纷、宣传邻里和谐方面一套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刘桥镇是典型的采煤沉陷搬迁镇,17个行政村,11个村涉及采煤塌陷搬迁、棚户区改造。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上楼聚居,曾经“血缘、地缘、人缘”等传统乡村自治模式应势而变,如何突破旧习俗、树立新风尚成为了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新课题,变革的阵痛随之而来,信访化解任务随之加重,社会综治化水平随之提升。

刘桥镇前吕楼、刘桥、彭楼三个村的村民,是最先品尝发展红利,搬入集中搬迁安置小区,实现农民上楼变居民的受益者,新的聚居区也为刘桥镇提供了践行“枫桥经验”、探索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前提。2019年6月,“幸福邻里”项目作为创新社会治理项目应运而生,“老贾工作室”也随之挂牌成立。

“老贾工作室”成立至今,共接待来访群众600余人次,调解纠纷238起,解决群众各项困难466件,开展法治宣传80余次,仅成卷记录资料就达90卷之多。说起自己调解过的案例,老贾如数家珍,脸上洋溢起自信的表情。

在老贾调解过的案例中,一起医疗纠纷积案的化解让他记忆犹新。2019年秋,彭楼村一位信访群众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走进成立不久的“老贾工作室”,反映法院判决后他迟迟领不到医疗赔偿款的揪心事。贾敬功耐心倾听,了解到事情原委后,积极走访被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除了四间门面房外,再无别的收入来源。而因为医疗事故,被执行人的诊所被取缔,门面房一直闲置。经过深入了解沟通,最终老贾提出,让被执行人把四间门面房提供给该信访群众使用来抵偿赔偿款,经过评估使用期限为八年,之后再归还被执行人,从而让双方达成协议,成功化解了这起长达七年的矛盾纠纷。

翻开记录着老贾调解生涯的一本本工作笔记,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多年来,老贾不遗余力地发挥所能,运用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独具特色的调解技巧化解是非。

在参与多元解纷工作中,老贾还不断总结调解矛盾的一般规律,本着“以和为贵、有理让三分、公平公正化解纠纷”原则,形成了“笑、听、走、细”四字工作法:一是笑,矛盾双方当事人是带着怨气来的,面带微笑相迎,递上两杯热茶,就能够迅速拉近心理距离。二是听,尊重他人、耐心倾听,有时候双方当事人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平台,话说开了往往事就好办了。耐心细致听不同人的说法意见,往往能够更全面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不至于有所偏颇。三是走,走进群众、走入心里,走进不是简单说笑,而是要带有解决事情的目的,一方面了解矛盾的关键点,另一方面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态和所想所盼所求,这是在调解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四是细,邻里纠纷,皆为大事,矛盾常常存在着积怨深、难处理等现象,这时候需要讲究细,在双方交谈过程中,细致听、认真捕捉双方能够退让的点。

“老贾是走在群众工作前列的急先锋,按照‘跳出信访抓信访’的工作思路,在他的积极参与下,村里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化解,做到早预防、早了解、早防范、早处理,有效降低了邻里矛盾的发生率,充分营造了邻里和睦、社会安定、群众满意的和谐氛围,被称为百姓身边‘不退休’的好辅警。”彭楼村党总支委员张程说。

2021年12月14日,省委书记郑栅洁在淮北调研期间,来到“老贾工作室”,与群众调解员贾敬功亲切攀谈。“主要调解哪些矛盾纠纷?”“群众满意不满意?”他问得十分详细,并翻看调解卷宗和工作记录,对老贾总结的“笑、听、走、细”四字工作方法给予肯定,要求当地干部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