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634 信息来源: 市公安局网站发布时间:2016-02-25 |
为进一步加快精致淮北建设进程,市委宣传部策划开展了2015“精致淮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评选活动,并于2016年1月26日到2月1日,在市属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体对候选事件面向社会公开投票,共有890167人次参与了投票,我市聚焦城市交通拥堵热点难点、整治“停车难、行车难”事件共获得47886票并成功入选。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主城区城市道路建设和“停车难、行车难”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淮北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有效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缓解市民出行困难,更好地推动精致淮北建设,2015年7月中旬,经过充分论证,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主城区停车资源综合管理调研,成立了淮北市主城区公共停车资源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协调全市9个部门联合开展对我市主城区公共停车资源进行综合治理工作。9月起,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在本地电视、报纸、论坛发布了如何治理“停车难、行车难”的消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意见并发布公告,研究制定《淮北市主城区公共停车资源综合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推动综合管理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综合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牵头部门积极主动,通力协作,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围绕宣传、摸底、拆违、划线、通路、外迁、督查等7个关键环节认真开展主城区公共停车资源综合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组织,狠抓落实,我市主城区公共停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城市“停车难、行车难”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全面摸排,复描施划停车泊位。自去年9月以来,市公安局牵头完成了主城区282个非机动车道内停车泊位的复描、修复工作,新增非机动车道内公共停车泊位742个,增设鹰山北路、教育巷、孟西路、明星巷4条单行道路和9条严管、禁停路段。相山区在区管街巷及小区内共复描施划公共停车泊位26583个,启用居民小区已建未用地下停车场2处,新增停车泊位307个。市城管执法局共复描主次干道人行道以上临时停车泊位989个,增加施划1183个。市建投集团注册成立了“淮北城市泊车管理有限公司”,1月1日正式启用了原市二中、原工业学校、原市政府门前、闸河路、原火车站北广场等一批公共收费停车场,共设置收费停车泊位335个。
分步实施,推动机关单位外迁。市管局(接待办)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全面走访34家机关单位,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反复论证协商搬迁方案,稳步推进主城区机关单位外迁工作。目前市林业局、市残联、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已经完成搬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加大投入,优化城区路网结构。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先后投入477万元,对淮海路、人民路等5条主干道交通护栏进行更新,建设90个出租车临时停靠泊位、标牌,建成4套行人、机动车辆闯红灯抓拍系统。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建委完成淮海路公交站台优化调整工作,站台由原来的7对减少为5对,并由快车道挪至慢行道,有效缓解了淮海路道路拥堵状况,提升了通行效率。市城乡建委以打通“断头路”为主要措施,不断优化城区路网结构,按照2015年度建设计划,开工建设的7条断头路中,目前光明路已全线贯通,翠峰南路主路面已通车。
拆除违建,还原规划停车资源。相山区共清理各类石墩、停车地锁、隔离桩等障碍物524个,拆除校园周边影响停车泊位使用功能的违规建筑155.6㎡。市城管执法局拆除清理主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以上的障碍石墩335个、障碍桩256个、停车地锁126个;清理出店经营501家,取缔流动摊点462个,清理沿街堆放破旧物品718件。市规划局对主城区范围内规划审批配建有停车场的48个项目进行了调查摸底,形成了由规划图纸和现状照片组成的档案材料,对其中7个问题项目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相山区排查出辖区内地下停车场(库)面积29.8万平方米,可施划停车泊位20722个,未启用地下停车场(库)面积11.6万平方米,可施划停车泊位8204个。
专项整治,规范城区交通秩序。市公安交警部门主动加压,不定期开展主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制定大货车闯禁区管理规定,重新划定了货车禁行区域,从严办理禁区通行证,升级改造6处外围电子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查缉,严查货车“闯禁区”违法行为。持续开展载人电动车综合整治,2015年共查扣载人电动三四轮车3200余辆次,依法处理阻碍执行公务违法人员31人,其中行政拘留7人。主城区范围内基本取缔了载人电动车非法营运、非法上路行为,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一定缓解,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开展停车秩序专项整治,对主城区淮海路、古城路、惠黎路等9条主要路段实施严管,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机动车违法停车进行抓拍,严格按照“违反禁令标志”予以罚款、记分;购置2台拖车,加强城区巡查,对违停机动车一律拖移,并按上限处罚。截至目前,共抓拍违停违法行为9763起,拖移机动车514辆。
积极劝导,营造文明交通氛围。结合全市2015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创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去年12月14日,市文明办印发通知,在全市集中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周”活动,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减少使用机动车辆,鼓励乘坐或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缓解交通压力。同时,组织志愿者劝导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辆有序按位停放,创造文明有序的城市交通环境。截止目前,已组织开展文明志愿劝导活动1.2万余人次。
我市主城区公共停车资源综合管理工作时一项综合性工作,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建设精致淮北的重要举措。新年伊始,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抓工作任务不放松,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多措并举,加快实施主城区公共停车资源综合管理工作。目前,淮海路社会客运站、古城路长途客运站外迁选址方案初步制定;滨河花园公交首末站已经开工建设;桂苑东路、学院西路、古城东路、东岗楼立交桥高架等4条断头路列入今年建设计划。待工程结束后,我市主城区路网将进一步完善,全市道路通行能力将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