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长安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省内滚动: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法文化 / 政法故事
这一个拥抱,他们隔了40年
浏览次数:3133作者: 淮北法制报   信息来源: 刘宇 孟雷发布时间:2016-06-14

在杭州高铁站里,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口中不时蹦出几句激动的话语,遂即几个人撕心的哭声就响彻了整个高铁站,这一画面惹来了不少人的驻足观看。2016年5月31日,离家40年后的老奶奶,终于再一次拥抱了自己儿子和亲人。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去?

在哲学上,你可能不知道最终极的三大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答案,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答案脱口即出。可在去年的9月,一位老人,面对濉溪县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这些询问时,她愣住了。

“老奶奶,我们是濉溪县救助站的,你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还记得你家住在哪里吗?”“老奶奶,你能听懂我说的话吗?”“老奶奶,那你能告诉我,你这是要往哪里去啊?”这位神情有些恍惚、衣着褴褛的老人,呆呆的看着眼前的男子,一言不发。在街上巡查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这位老人可能是流浪人员时,遂即下车询问,可是老人的精神状况已然不能提供出一些有效信息。“那你现在饿吗?我带你去吃点东西,好不好?”“老奶奶,你愿意跟着我们去救助站先住一段时间吗?”工作人员只有耐心的继续询问和劝导,看是否可以得到一些有用信息,哪怕是碎片式的,但老奶奶还是一言不发,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一看到老奶奶点头,工作人员还是稍微可以放下心了,因为起码在救助站,老奶奶就不会遇见什么危险而且可以得到治疗。

浙江,宁波,田央村?是家在呼唤你吗?

中国人都有着“落叶归根”的情结,年纪越大,对家的思念和依恋就越大,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边对老奶奶进行细心的照顾和治疗,一边也在积极的找寻老奶奶的家人。民政局联合公安局对老奶奶进行了DNA的采集,随后濉溪县刑侦大队的民警将老奶奶的DNA信息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同时通过发布寻亲公告,走访询问的方式帮助老奶奶寻亲,但一直都没有收到有效的反馈信息。

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了,经过工作人员8个多月的细心照料,本来身体不好的老奶奶变得精神起来,工作人员开始有目的跟老奶奶聊天,想要得到老奶奶的一些家庭信息,但是老奶奶的外地口音使交流变得困难起来,经过几天耐心的尝试,工作人员认为老奶奶的口音类似上海口音,于是工作人员找到一位上海的的朋友,交流之后,上海的朋友发现老奶奶说的并不是上海话,而是浙江话,随后工作人员又联系到一位浙江的朋友来和老奶奶聊天,又经过几天的交流,老奶奶终于依稀说出了“田央”“三北”两个词,让工作人员顿时欣喜若狂,立马根据这个线索在网上进行反复搜索,最终发现浙江宁波慈溪市有一个村子就叫田央村。

时间可以改变容颜,模糊记忆,却改变不了“DNA”

随后,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迅速与慈溪的救助站取得联系,经查田央村确实有一名走丢的村民,在联系到老奶奶的家人后,对方大喜过望之后却又犹豫不决,40年过去了,老奶奶的户口已经注销,村干部也换了很多批,村里的老人也渐渐老去,到底怎么确定老奶奶就是40年前走失的那个村民呢?

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建议下,老奶奶的家人去当地的公安机关也做了DNA 的采集,并将信息上传全国打拐DNA信息库,经过十多天的比对工作,两地公安机关同时传来喜讯,老奶奶就是40年前走失的那个田央村村民。

这是全市首例通过DNA比对技术帮助走失人员成功回家的案例,也是全省的第三例。5月31日,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老奶奶踏上了回家的列车,拥抱了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她,经过40年的漂泊,终于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