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671作者: 姜萌萌 信息来源: 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0-07-09 |
聚焦群众自治,铸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防范风险、维护稳定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人民调解与“一组一会”(党小组、村民理事会)融合发展,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管理,探索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调处标准体系,目前已建成相山区、杜集区人民调解中心和7个重点调解工作室。注重典型特色培育,通过茶馆调解、人民调解微课堂、“调解夜话”、“百姓说事点”等生动形式,在喝杯茶、讲政策、拉家常、话民生中与村(居)民面对面交流。截至5月底,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2214件,调解成功2205,调解成功率99.6 %。
聚焦政府引导,铸牢仲裁、公证、行政复议“第二道防线”。疫情期间推行仲裁“邮寄立案”包邮服务和线上公证服务,充分满足当事人服务需求;开辟仲裁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全力做好外出复工人员委托公证业务,全方位助力企业解难题、防风险、保经营、促发展。加强协同配合,积极探索运用仲裁确认方式化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主动与法院对接研讨仲裁疑难案件,办理被执行财产保全证据公证,消除执行环节的纠纷隐患。提升服务质效,规范仲裁案件审理程序,严把文书审核关,落实四级审核制;坚持公证案卷季度评查制度,开展公证行业警示教育活动。发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分流阀”作用,案件期限内审结率100%,直接纠错率23.5%,综合纠错率41.2%,有效发挥复议监督和纠错功能。
聚焦社会参与,铸牢律师调解“最后一道防线”。推进律师调解改革试点工作,联合市中院全面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印发了《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 淮北市司法局 淮北市律师协会关于委派、委托调解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全市13个律师事务所成立了调解工作室,111名律师受聘成为首批调解员。目前调解案件783件,其中法院委派768件,当事人自行申请15件,达成调解协议191件,法院确认调解协议41件。疫情期间,律师队伍深入基层商会和企业,开展企业复工复产法治体检和稳工稳岗风险排查,实地走访民营企业127家,提出预防风险、解决纠纷的意见建议145条,推动援企稳岗政策落地落实62件,调处化解复工复产过程中产生的合同纠纷、物业纠纷、劳务纠纷等矛盾纠纷320起。